大豆芽

豆芽 (Bean Sprouts) 的食用價值及常見食譜,附加如何在家發豆芽要點

豆芽是指豆類在發芽後所產生的嫩芽。豆芽的種類繁多,下面是一些常見的豆芽種類:

大豆芽:大豆芽是指從黃豆中發芽生長而成的嫩芽,呈淡黃色,口感較為鮮嫩。

芽菜:又稱芽菜,是指從綠豆中發芽生長而成的嫩芽,呈白色,口感清爽,適合涼拌。

此外,還有其他豆類的芽菜,如黑豆芽、紅豆芽、蠶豆芽、芸豆芽、豌豆芽等。不同種類的豆芽口感和營養成分也會有所不同。

大豆芽之藥用價值

大豆芽在中醫學中有著重要的藥用價值,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見的藥用效果:

清熱解毒

大豆芽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發熱、喉痛、口瘡等症狀。

潤肺止咳

大豆芽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肺炎、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健脾益胃

大豆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群,能夠幫助消化和吸收,有助於增進脾胃功能。

降低血壓

大豆芽中含有一定量的鉀元素,能夠幫助調節體內的電解質平衡,有助於降低血壓。

預防心血管疾病

大豆芽中的豆類蛋白質和膳食纖維能夠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水平,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促進血液循環

大豆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亞麻酸等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維持心臟和血管的健康。

芽菜之藥用價值

芽菜是一種常見的食材,也有著一定的藥用價值,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見的藥用效果:

清熱解毒

芽菜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發熱、喉痛、口瘡等症狀。

利尿消腫

芽菜含有豐富的鉀和少量的鈉,能夠幫助調節體內的電解質平衡,有助於利尿消腫。

清心涼血

芽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清心涼血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

降低血糖

芽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群,能夠幫助調節血糖水平,有助於降低血糖。

預防便秘

芽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預防便秘。

保護肝臟

芽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E等成分,能夠幫助肝臟解毒,有助於保護肝臟健康。

總括而言,芽菜雖然是一種常見的食材,但其藥用價值也是不可忽視的,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治療的食品,對於維持人體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芽菜生冷性寒,容易傷脾胃,所以食用時需要適量,避免過量引起腹瀉等不適症狀。

性味歸經

兩種豆芽種類性味歸經有所不同:

大豆芽:性平、味甘,歸脾、肺經。

芽菜:性寒、味甘,歸胃、肺經。

菜式

大豆芽和芽菜可以作為營養豐富的蔬菜,適合烹飪多種菜式:

大豆芽炒肉:將大豆芽洗淨瀝乾備用,熱鍋涼油下肉絲煸炒至變色後,加入蔥薑蒜爆香,放入大豆芽煸炒至熟爛,調味後即可出鍋。

大豆芽雞蛋湯:將大豆芽洗淨瀝乾,打入雞蛋攪拌均勻,將鍋燒熱後放入油,爆香蔥薑蒜後加入大豆芽煸炒,加入適量的水燒開,加入鹽、胡椒粉等調味料後,將打好的雞蛋液倒入鍋中,煮至熟即可。

大豆芽拌麵:將大豆芽洗淨瀝乾,煮熟麵條後撈出備用,將大豆芽切成段,放入碗中加入鹽、醋、醬油、花椒粉、蒜泥、香菜末等調味料拌勻,然後加入麵條一起拌勻即可。

大豆芽火鍋:將大豆芽洗淨瀝乾備用,將鍋燒熱後放入油,爆香蔥薑蒜後加入適量的水燒開,加入適量的火鍋調料、辣椒油等,放入大豆芽煮熟即可食用。可以和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火鍋中食用,如肉片、蔬菜等。

炒芽菜:炒芽菜是最常見的一種菜式,做法簡單易行。先將芽菜洗淨,加入鍋中翻炒,加入適量的鹽和其他調味料即可。

芽菜湯:芽菜湯是一種營養豐富、清爽美味的湯品。先將芽菜洗淨,加入熱水中煮開,再加入一些其他的蔬菜和肉類煮熟即可。

芽菜沙拉:芽菜沙拉是一種輕盈美味的健康菜式,可以加入一些水果、堅果和調味料,口感爽脆清新。

芽菜粥:芽菜粥是一種特別適合春天和夏天食用的清涼粥品,可以加入其他的蔬菜和肉類一起煮熟。

芽菜餃子:芽菜餃子是一種創新的餃子菜式,可以將芽菜和其他蔬菜、肉類混合成餡料,包裹在餃子皮中蒸或煮熟。

大豆芽和芽菜是非常好的食材,可以烹製出多種美味健康的菜式,不僅味道好,而且營養豐富,對於保持人體健康有著一定的作用。

發豆芽

洗淨黃豆/綠豆:用清水洗淨,去除表面的污垢和雜質。

浸泡:將洗淨的豆放入一個大碗或盤子中,加入足夠的清水,浸泡在水中約8小時。

滴水:將浸泡好的豆放在籃子或盤子中,然後用清水徹底沖洗一遍,使表面濕潤。

發芽:將豆均勻地放在籃子或盤子中,再放置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每天用清水噴灑一次,保持豆的濕潤度。大約3至5天後,就會發芽長成豆芽。

收成:待豆芽長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收成了。將豆芽用清水沖洗一遍,即可食用或加入各種菜品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製作過程中要保持衛生,定期清洗容器和工具,避免滋生細菌。另外,豆芽生長過程中需要保持通風和光線,避免豆芽長得太長或變色。

Soybeans Sprouts” by Krzysztof%20Puszczy%u0144ski/ CC0 1.0
分享文章連結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聯絡專業醫護人員。


Posted

in